财经领域-专业的财经行业网站平台
adtop
财经领域
财经领域 > 银行 >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5-31 14:36  编辑:杜玉梅   阅读量:5409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是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养老保险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健康保险满足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在养老和健康这两个民生领域,逐渐丰富的长期保险产品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我不买”到“我买什么”,随着保险业不断编织民生保障网,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成效显著,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

帮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应保尽保,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保险业以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为抓手,推动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帮助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病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可以为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提供更大的保障。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重疾保险,充分调动了保险业在精算技术、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2021年5月,银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管理办法》,推动了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2021年底,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累计支付超过6000万人次,参保人大病报销比例提高10至15个百分点。

被称为社会保障“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正在全国各地加速铺开。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试点和地方自主试点都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的。目前,全国49个城市有1.4亿人参保,共有160万残疾人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保险局局长李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长期护理保险有效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经济压力和护理负担。专业护理服务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他们家庭的生活质量。接下来要创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发展长期护理配套产业,满足不同家庭的差异化需求。

养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有效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和亿万人民福祉。养老保险“三支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三支柱”体系发展还不够均衡,尤其是加快发展第三支柱的任务十分紧迫。

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巨大努力。从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强化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养老”属性,到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 以及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个人养老发展的意见》的印发,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养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商业保险在保障晚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事保安工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公司给我交了社保,但退休后感觉不够用。我想有一个体面的晚年,所以多花点钱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60岁以后可以增加收入。”

国民养老规划意识的提升,离不开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推出投保简单、收益稳定的保险产品。2021年6月,6家大型保险公司在浙江、重庆正式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目前,试点项目已经推广到全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4月底,承保保单12万份,累计保费近9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1.5万余人参保。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新行业、新业态的从业人员从中受益。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保险公司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保险+医疗”模式为养老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养老社区专业的医疗条件和工作人员的体贴关怀下,许多老人不断将自己的专长和爱心融入到养老生活中。

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意味着以商业保险为代表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规定,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符合要求的金融产品,安全、成熟稳健、规范,注重长期保值增值,符合不同投资者偏好的,可以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开放和竞争使得第三支柱不再依赖于某个部门,第三支柱的发展可能迎来真正的机遇期。人们的选择会更加多样化,市场竞争也会降低养老金融产品的价格,提高服务水平。

健康保障更受青睐。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受益于健康保险政策红利、国民健康保险意识提升和医疗保险需求空间巨大,商业健康保险迎来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健康保险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市场上销售的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五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成为人们医疗健康的保障。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满足居民除基本保障以外的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的25.4%,比2020年提高0.9个百分点,保费达到8803.6亿元,同比增长7.7%;赔付4085.3亿元,同比增长39.9%,为被保险人累计计提长期健康保险风险准备金1.3万亿元。

近两年,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即“惠民保险”,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保险公司主动提供保障服务,使过去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难以投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局面得到改善。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旬,已有27个省份的58家保险机构开通该类业务,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惠民保险”作为一种商业健康保险,是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成为地方政府提高居民保障的有效抓手。“惠民保险”的经营方向值得肯定,明确的市场定位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医疗费用的补偿,提供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服务也成为保险公司目前努力的方向。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保险业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国民健康和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头条